今年以來,鄧州市把池塘整治工作作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重要內容和出發點,統籌規劃、科學決策,穩步推進池塘治理。結合扶貧工作,對全市107個貧困村的192個池塘進行了整治。同時,全市閑置土地清理、街道道路硬化、房前屋后綠化、農村文化挖掘等項目同步推進,使村有顏值、“氣質”,同時帶動村民增加收入,助力脫貧攻堅。
池塘改造后,鄉鎮承包發展養殖業,發展了稻蟹混養和稻蝦混養,增加了村民的收入。全市計劃在7個鄉鎮實施稻蝦混養、稻蟹混養和魚類養殖7100多畝,許多池塘已恢復生機。
在高集鎮1000畝稻蝦復合養殖基地,河南楚豫香農產業技術有限公司顧問的樊恒平說,除了有機大米的收入,小龍蝦每畝能賺6000多元。筆者了解到,余家村稻蝦復合養殖項目產業直接幫助了附近8個自然村的163戶人家,每戶每月可獲分紅500元,已發放扶貧資金8.15萬元。同時,30名附近村民被帶到這里打工,其中有10多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。(鄧州市扶貧辦鄧波)
編輯:張優 校審:賈紅英 責任編輯:張中科 監審:黃術生
上一篇:河南淅川:特色產業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致富
下一篇:沒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