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陽網網評|南陽全民向善的精神追求
評論員喬紅洲
全民向善,是南陽樸實民風的生動寫照,是南陽人精神追求的崇高境界。
友愛向善的一方熱土。司馬遷在《史記》中寫道,“南陽,夏人之居也。夏人政尚忠樸,有先王之遺風”。南陽獨特的地域、獨特的歷史文化,培養了南陽人胸懷天下、兼收并蓄、包容萬物的胸襟。歷史上,南陽在相當長的時期里一直是政治、經濟、文化昌明隆盛之邦,“和為貴”、“百善孝為先”、“與人為善”、“耕讀傳家”等傳統文化精髓,深深融入到南陽人的血液里,向善成為一代又一代南陽人的自覺行動。大公無私、畢恭畢敬、盡心竭力、羊續懸魚、三顧茅廬等一大批代表著友愛、向善、守信的成語典故均出自南陽。醫圣張仲景不僅是向善的化身,也是南陽人向善的典型代表。東漢末年,戰爭紛起,災疫連年,民不聊生。張仲景任長沙太守期間,正值傷寒病大流行。為了拯救黎民百姓,張仲景打破官場戒律,辦完公事后在公堂上行醫,為深受疫病之痛的百姓解難。張仲景不慕權力,不顧個人得失,親民、愛民、為民的道德情操可與日月同輝?!吧频律菩纳菩杏染壣漆t至善,名山名水名勝更因名人而名”,醫圣祠內的這副對聯就是對張仲景一心向善的高度概括。
無私奉獻的報國情懷。先賢們樹立的一座座道德豐碑,浸潤、熏陶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南陽人,塑造了南陽人胸懷天下、甘愿奉獻的氣度和精神。在近代革命戰爭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,南陽涌現出了彭雪楓、杜鳳瑞、武文斌等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。他們的光輝事跡照耀南陽大地,他們勇于犧牲、甘于奉獻的精神彪炳史冊。南水北調工程是國家、民族的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所在,是全國的大局所在。為了顧全這個大局,半個世紀以來,南陽丹江口庫區40多萬移民輾轉半個中國。他們毅然決然地拋家舍業,別土離鄉,不講價錢,不言回報?!耙泼窕顦吮尽焙握貏?,53年間他扶老攜幼輾轉3省4地。正是無數像何肇勝一樣的移民群眾,“舍小家、為國家”,以實際行動詮釋了無私奉獻精神。
文明向善的時代風尚。南陽大地互助友愛、樂善好施、熱心公益熱潮涌動,向善之花處處綻放。軍功赫赫的老英雄王金山,隱功埋名、堅守清貧,行醫為民、德耀杏林的唐祖宣半個世紀執著中醫事業,“當代紅嫂”秦秀杰用愛與善溫暖了家庭,他們演繹了誠實守信、勇于擔當、孝老愛親之善一串串閃光的名字,宛如顆顆明珠,照耀、溫暖著南陽大地,激勵更多的南陽人從善如流?!叭巳硕际悄详栃蜗?、人人都是文明使者”,已成為千萬南陽人的共識和自覺行動。越來越多的南陽人將“善”字內化于心、外踐于行,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這里生根發芽、開花結果,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正能量。
“向善”傳承了南陽文化的品格,張揚了南陽人的美好品質和精神魅力,昭示著南陽人在建設大美南陽、活力南陽、幸福南陽征程上的更高追求。如今,“省級文明城市”南陽,處處激蕩著善意融融、善心涌動、善舉如潮的氛圍,并匯聚成滾滾洪流,以磅礴之勢引領南陽朝著建設首善之區的目標奔騰前進。
作者單位:社旗縣新華書店
編輯:王鵬 校審:賈紅英 責任編輯:張中科 監審:黃術生